
【西安】白鹿原的傳說及歷史典故
【西安】白鹿原的傳說及歷史典故
一只雪白的神鹿,,柔若無骨,,歡歡蹦蹦,舞之蹈之,,從南山飄逸而出,,在開闊的原野上恣意嬉戲。所過之處,,萬木繁榮,,禾苗茁壯,五谷豐登,,六畜興旺,,疫厲廓清,毒蟲滅絕,,萬家康樂,,那是怎樣美妙的太平盛世!這樣的白鹿一旦在人剛能解知人言的時候進入心間,便永遠也無法忘記,。
白鹿原因有白鹿出現(xiàn)而名,,這不僅是出自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,就連歷代史籍也有記載:《后漢書郡國志》載:“新豐縣西有白鹿原,,周平王時白鹿出,。”《水經(jīng)注》、《太平寰宇記》也有“平王東遷時,,有白鹿游于此原,以是名。”由此可見,,關(guān)于白鹿原名稱的來歷及有白鹿出現(xiàn)的歷史,,已是遙遠的2700多年以前的事了。
然而,,那個神奇的白鹿的故事,,卻是和一個神奇的巨鯨的故事相伴產(chǎn)生的,它們共同為神奇的白鹿原賦予了神秘,、悠遠,、厚重的特殊色彩!
傳說,西周末期,,西方興起一支兇悍的部落犬戊,,對已經(jīng)開始走向衰敗的西周鎬京都城造成嚴重威脅。周幽王被犬戊殺死后,,新登基的周平王因鎬京無險可守,,岌岌可危,乃與大臣商議,,決計另行擇地建都,。不日,平王便帶領(lǐng)執(zhí)掌星象扶乩等大臣們,,在大隊衛(wèi)士的簇擁下,,向東涉過滔滔的滋水河,登上平展展,、莽蒼蒼的一座原上,。此原三面環(huán)水,一面接南山;從原上向西北可以瞰制廣闊的渭河平原,,東南依靠終南山,,進退可據(jù),軍事地位極為有利,。平王過去曾隨幽王來原上圍獵,,這次上原的目的是想在原上周走一遍,決定是否在此原上修建都城,。周平王一干人馬從原西頭向東,,浩浩蕩蕩一直走到原東頭。這時天色已晚,,便擇一處古柏蒼郁,、花香樸鼻的小谷岸邊一所廟宇設(shè)下行宮,結(jié)隊扎營,。
翌晨破曉,,平王忽被外邊的一片驚呼聲吵醒,出寺門一看:只見東南方向的崇山峻嶺之間,一團祥光瑞氣環(huán)繞著一個雪白之物冉冉而來!剎時已看清這東來紫氣的中心原是一只通體雪白的神鹿,,除一雙眼睛象閃著亮光的紅瑪瑙外,,全身無一根雜色。白鹿口含一枚靈芝,,四蹄飄云生風(fēng),,忽攸而至。這只白鹿是受天帝旨意,,專來此原消災(zāi)播福的,,這時白鹿突然看見了旌旗獵獵、喊聲雷動的周王衛(wèi)隊,,猛吃一驚,,那口中所含的靈芝便掉落到小谷中,白鹿隨機便扭頭向西南方向疾馳而去,。平王隨父射獵多年,,從未看到也未聽說過有如此奇鹿,立即傳旨衛(wèi)隊快騎,,緊隨白鹿去向拼命追趕,。追到一個溝坡時,白鹿見再向前就要到南原坡了,,便忽又折頭向西北而去,,那里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廟,周圍沒有村莊;白鹿繞廟一周,,見騎隊追了上來,,又繼續(xù)向前奔跑十多里地,來到一個稀稀落落的村莊,。村邊有一座女媧祠,,不遠有兩株相依相抱的蒼柏,白鹿便于雙柏樹下的草叢中小憩起來,。剛一打盹,,平王的衛(wèi)隊已蜂涌跟至。白鹿受驚而起,,闖入村中,,左沖右突迷失了方向,一直向北跑到了半原坡時,,才知道走錯了方向,。于是又折而向南,從西原下了原坡,,進入浐河谷道的葦蒿叢中,,忽攸之間便無蹤無影,。
人們驚奇地發(fā)現(xiàn):凡白鹿經(jīng)過、祥光照及的地方,,盡皆一片郁郁蔥蔥,,草木茂盛,,百卉競開,,毒蟲殆盡,疫癘滅絕,,六畜興旺,,人壽年豐。人們?yōu)榱思o念這只帶來吉祥康樂的白鹿,,從此便把這原起名為白鹿原;又把白鹿在東南方向經(jīng)過的溝稱作鹿走溝,,把白鹿繞行一周的“無村廟”(今吳村廟)起名鹿走村、鹿走鎮(zhèn),,把白鹿小憩過后迷失方向的村叫迷鹿村,,把白鹿迷路后跑到的原坡起名為鹿到坡,把白鹿最后從西原下坡進入浐河川經(jīng)過的村叫做神鹿坊;此后白鹿原上祀奉神鹿的白鹿寺,、白鹿觀,、白鹿廟、白鹿祠也紛紛建立起來;白鹿從南山出來最先踏上白鹿原的地方即今安村鄉(xiāng)的韓寺村,,古時在此建有白鹿寺,,附近的村也有白鹿觀;當(dāng)年白鹿遺落靈芝的小谷,今安村鄉(xiāng)聚仙坊村南邊溝道直到現(xiàn)在仍生長著靈芝,。白鹿原古時又稱為萬壽山,,自從白鹿出現(xiàn),原上便成為五谷的糧倉,,即使遇到干旱,,只要能長出幼苗,總會有一定收成,。因此白鹿原從那時起,,便流傳下一句民諺:“白鹿原、長壽山,,見苗收一半”,。
且說周平王與王宮衛(wèi)士及大臣們,一路追趕白鹿不及,,眼睜睜見這樣一只奇鹿從眼皮底下逃走,,怏怏回到鎬京王宮,懊惱不已,。這時那些星象,、易卜大臣和方士一齊上前奏道:“大王勿惱,,那鹿并非凡間所有,實乃上天為大王傳訊吉兆,,應(yīng)我王開建新基大利,,百代順昌;臣等昨觀星象,推演卦形,,占卜吉兇,,皆已測得白鹿出現(xiàn)之原乃一龍脈所在,實為建立新都之fengshui寶地;如在此原建都,,定可保王業(yè)永固,,千秋萬代興盛不衰。”平王聽罷大喜,,當(dāng)即傳召建工大臣,,擇日興工動土,要在這原上興建比鎬京大數(shù)倍的王宮,。
再說這古老的白鹿原下,,其實并非龍穴,而是潛藏著一條數(shù)千年修成的神鯨,。這 條神鯨得厚土津潤,,與白鹿原同浴天地精華,相依相安,,共享福泰,。不料這一曰,神鯨被強烈的震動驚醒,,只見千軍萬馬在原上開基壘石,,夯土伐木,知道周王要在原上建造王宮都城,。神鯨非常驚懼!如此巨城怎能負起?若不立刻逃走,,必將困死原下!于是神鯨灑淚告別這個幾千年的故居,連夜向西逃去,。于是白鹿原便從東到西拉開了一條巨大的深溝,。據(jù)說此溝形成之初,水涌數(shù)十丈,,水色墨綠,,巨龜蛟龍騰躍其中,轟響如雷,,數(shù)月后大水方退,,人們說這是神鯨悲憤之氣所致。從此,,平坦的白鹿原便被分成南北兩半:溝南面的叫南原,,溝北面的叫北原,,這條溝也被人們稱之為鯨魚溝。鯨魚溝的形成,,為這單調(diào)的旱原增添了一道草木茂密,、風(fēng)光秀麗、溪水長流,、鳥鳴魚歡的水鄉(xiāng)澤地景色;從此鯨魚溝水便無私地潤澤著世世代代的白鹿原人:人們在溝里摸魚捕蟹,,植葦種稻,蓄水灌田,。白鹿原雖未建成王宮都城,,卻成為后來歷代帝王圍獵消遣的御園行宮,。神鹿和神鯨的故事共同為白鹿原增添了無盡的韻趣和神采,。以此引為自豪的白鹿原人,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擬了一幅對聯(lián):“白鹿原上聽鹿鳴,,鯨魚溝畔觀魚躍”,,這幅對聯(lián)直到現(xiàn)在仍廣泛地出現(xiàn)在年節(jié)時鹿原人的大門兩旁。
據(jù)說,,白鹿原被神鯨拉出這道深溝后,,平王在原上修建都城的事也自然就告吹了。此時王宮又發(fā)生了內(nèi)亂,,一些王戚拉攏部分大臣欲擁褒姒之子為王,,勾結(jié)犬戌攻陷鎬京。平王率眾臣星夜逃往河南洛邑,,并于洛邑另建都城,,改號東周。從此,,便有了傳說和史載中的“平王東遷,,有白鹿游于此原”的故事。
到底有沒有白鹿?世人對此一直存有疑議,。其實歷史上真有白鹿,,只不過實為罕見罷了。據(jù)史載: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,,武帝劉徹為了增加中央財政收入,,曾設(shè)奇招、制皮幣,,此皮幣即以白鹿皮制成,。武帝要求“王候宗室朝覲聘享,必以皮幣薦壁,,然后約行,。”每塊白鹿皮值四十萬,,相當(dāng)于當(dāng)時黃金一斤。中央“只需將禁苑中的白鹿殺取其皮,,加以緣饋即成,。”王候宗室只得向朝廷購買,這樣他們手中的大量金錢便流入中央政府手中,。據(jù)說豢養(yǎng)白鹿的禁苑就在白鹿原上,。說也奇怪,此后姑且不說白鹿原是否還有白鹿出現(xiàn),,但白鹿原上多鹿卻是事實: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,,幾乎每年農(nóng)歷二月二古廟會和清明節(jié)前后,在吳村廟及周圍十?dāng)?shù)里內(nèi)的地方,,常有群鹿匯聚于此,,有許多離群的鹿還躥入村舍,最后被人們追趕著向西逃去,。人們說這是鹿來此朝拜先祖白鹿!無論這些說法可靠與否,,但這些傳說為白鹿原這塊土地賦予了神秘、吉祥,、瑞和的色彩和深化了白鹿原歷史文化淵源卻是毋庸置疑的,。古時人們向來把鹿與福壽相連,傳說中的福,、祿,、壽神仙總是和鹿形影不離;古人臆想中的吉祥物麒麟也是在鹿的形態(tài)上加工創(chuàng)造的。因此白鹿原又被人們稱為“白鹿福地”,。古時白鹿原的許多廟宇大殿正中都嵌掛有“白鹿福地”的牌額,。白鹿原的名聲與神鹿和神鯨的故事永遠都緊密地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
也許人們不禁要問:那只神鯨后來逃到哪兒去了?傳說神鯨的去向有兩種:一說神鯨逃到今西安市西郊的魚化寨時,,被天帝差遣神將堵截,,無法脫身,化作一個村寨,,故將此地稱為魚化寨,。另外傳說神鯨逃到今西安城下時,被天帝擒獲,,用鐵鏈鎖住鎮(zhèn)壓在西安鐘樓下面深處的海眼上:由于神鯨的負載,,后來才得以在此建了古長安城。據(jù)說民國時期,,在西安鐘樓原址附近的甜水井街有一口供半城人吃用的大井,,此井深不可測,水豐味甘,,井沿裝置四具雙繩轆轤絞水,,水旺而不衰,。一日傍晚,四具轆轤繩同時被一物纏墜于井底水中,,八名絞水工奮力拉出一看,,原是一條粗大的鐵鏈!未出水的尚不知還有多長?人們拼命地把鐵鏈拉出,拉了很大一堆仍不見頭,。此時忽覺西安城整個地抖動起來,,東倒西歪的人們慌忙把鐵鏈盡數(shù)投入井中,西安城才又恢復(fù)了平靜,。人們這才恍然大悟,,皆曰此鏈乃鎖神鯨之鏈!直到西安解放前,西安城更深夜靜,,街無行人時,,還有些好奇的人們把耳朵貼在鐘樓根下,據(jù)說還能聽到海水流動的聲音,。那時在西安城干事的白鹿原人回家時,,還經(jīng)常提到這些奇聞趣事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