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孝服的功用,、傳統(tǒng)觀念理解-西安漢陵墓園
研究源遠(yuǎn)流長的中國殯葬文化,,是為了在現(xiàn)代殯葬文化建設(shè)中,,汲取傳統(tǒng)文化的精華,、剔除糟粕,,使殯葬服務(wù)保持與時代發(fā)展同步。
喪服,,又稱孝服,,指喪禮中親屬們根據(jù)與死者的親疏關(guān)系而穿著的各種服飾,主要包括冠,、服,、鞋及麻衫等。有關(guān)喪服的詳細(xì)記載在文獻(xiàn)上首見于《儀禮·喪服》篇,?!秵史菲墙翊妗秲x禮》十七篇之一,與其余十六篇不同的是,,《喪服》篇除“經(jīng)”文,、“記”文外,還有釋經(jīng)的“傳”文,,歷代學(xué)者研究經(jīng)典喪服均以《儀禮·喪服》為本,。
一、五服
《禮記·學(xué)記》中道:“師無當(dāng)于五服,,五服弗得不親,。”孔傳:“五服,斬衰至緦麻之服,。”孔穎達(dá)疏:“五服,,斬衰也、齊衰也,、大功也,、小功也、緦麻也,。”五服之制,,自周代以后,沿襲歷代,,其內(nèi)容大體依據(jù)《儀禮·喪服》篇規(guī)定的基本精神而擬定,,只不過在具體服用對象及服期的長短方面略有調(diào)整,。
1、 斬衰
斬衰是喪服中最重的一種,,意思是用剪刀直接把粗麻布斬斷做成服裝,。《喪服》:“斬衰裳,,苴纟至(die2古時服裝上的麻布帶子),、仗、絞帶(繩帶),,冠繩纓,,菅屨者。”按《喪服》規(guī)定,,諸侯為天子,,臣為君,子為父,,父為長子,,為人后者都服斬衰。妻妾為夫,,為嫁的女子為父,,除服斬衰外,還有喪髻,叫“髻衰”,,它是麻系著的發(fā)髻,。服斬衰者,居喪期三年,,實際上是二十五個月,。
2、 齊衰
齊衰是五服中次于斬衰的喪服,,因其縫邊整齊,,故稱齊衰。按《喪服》齊衰據(jù)居喪期長短的不同分為四等:一“疏衰裳,,齊,,牡麻纟至,冠布纓,,削杖,,布帶,疏屨,,三年者”,,其服用對象為:“父卒則為母,繼母如母,,慈母如母,,母為長子”,。二“疏衰裳,齊,,牡麻纟至,,冠布纓,削杖,,布帶,,疏屨,期(一年)者”,,其服用對象為:“父在為母,,妻,出妻之子為母,。父卒繼母嫁,,從為之服,,報”,。三“不杖,麻屨者”(服期亦為一年),,其服用對象為:“祖父母,;世父母,叔父母,;大夫之嫡子為妻,;昆弟;為眾子,;昆弟之子,;大夫之庶子為嫡昆弟;嫡孫,;為人后者為其父母,,報;女子子適人者為其父母,、昆弟之為父后者,;繼父同居者;為夫之君,;姑,、姊妹、女子子適人無主者,,姑,、姊妹報;為君之父母,、妻,、長子,、祖父母;妾為女君,;婦為舅姑,;夫為昆弟之子;公妾,、大夫之妾為其子,;女子子為祖父母;大夫之子為世父母,、叔父母,、子、昆弟,、昆弟之子,,姑、姊妹,、女子子無主者,,為大夫命婦者,唯子不報,;大夫為祖父母,,嫡孫為士者;公妾以及士妾為其父母”,。四“疏衰裳,,齊,牡麻纟至,,無受者”(服期為三個月),,其服用對象為:“寄公為所寓;丈夫,、婦人為宗子,、宗子之母妻;為舊君,、君之母妻,;庶人為國君;大夫在外,,其妻,、長子為舊國君;繼父不同居者,;曾祖父母,;大夫為宗子;舊君;曾祖父母為士者,;女子子嫁者,、未嫁者為曾祖父母”。
3,、大功
大功是五服中次于齊衰的喪服,,以熟麻布制成,較齊衰精細(xì),,較小功為粗,,故稱之大功?!秵史罚?ldquo;大功布衰裳,,牡麻纟至,無受者,。”大功服期為九個月,,其服用對象為直系親屬之長殤、中殤以及“姑,、姊妹,、女子子適人者;從父昆弟,;為人后者為其昆弟,;庶子,;嫡婦,;女子子適人者為眾昆弟;女至 丈夫,、婦人,,報;夫之祖父母,、世父母,、叔父母;大夫為世父母,、叔父母,,子、昆弟之子為士者,;公之庶昆弟,、大夫之庶子為母、妻,、昆弟,;皆為其從父昆弟之為大夫者;為夫之昆弟之婦人子適人者;大夫之妾為君之庶子,;女子子嫁者,、未嫁者未世父母、叔父母,、姑,、姊妹;大夫,、大夫之妻,、大夫之子、公之昆弟為姑,、姊妹,、女子子嫁于大夫者,君為姑,、姊妹,、女子子嫁于國君者”。
4,、小功
小功是五服中次于大功的喪服,,以細(xì)熟麻布制成。“但言小功者,,對大功是用功粗大,,則小功是用功細(xì)小精密者也”(《儀禮·喪服》賈公彥疏)?!秵史吩唬?ldquo;小功布衰裳,,澡麻帶、纟至 五月者,。”又曰:“小功布衰裳,,牡麻纟至,即葛,,五月者,。”按《儀禮·喪服》和《清會典·禮部》記載,小功的具體服用對象是:凡本宗為曾祖父母,、伯叔祖父母,、堂伯叔父母,未嫁祖姑,、堂姑,,已嫁堂姊妹,兄弟妻,,從堂兄弟及未嫁從堂姊妹,,又外親為外祖父母,、母舅、母姨等,。
5,、緦麻
緦麻是五服中最輕的一種喪服,以細(xì)熟麻布制作,,較小功服更為精細(xì),。“謂之緦者,治其縷細(xì)如絲也”(《儀禮·喪服》鄭玄注),?!秵史罚?ldquo;緦麻,三月者”,,即服期三個月,。緦麻服喪曾孫;父之姑,;從母昆弟,;甥;婿,;妻之父母,;姑之子;舅,;舅之子……”的范圍十分廣泛,,主要用于疏遠(yuǎn)的親屬和親戚。其具體服用對象為:“族曾祖父母,、族祖父母,、族父母、族昆弟,;庶孫之婦,;從祖姑、姊妹適人者,,報;外孫,;從父昆弟,、女至 之下殤;庶子為父后者為其母,;士為庶母,;貴臣、貴妾,;乳母,;從父昆弟之子。”
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喪服服飾逐漸簡化,,在《大清律例》“喪服總圖”中只有如下規(guī)定:“斬衰——用至粗麻布為之,,不縫下邊。齊衰——用稍粗麻布為之,,縫下邊,。大功——用粗熟布為之。小功——用稍粗熟布為之,。緦麻——用稍細(xì)麻布為之,。”這里的熟布即為棉布。隨著棉花的大面積種植,,到了明清兩代,,棉布在普通民眾的衣著材料中已占據(jù)了主要地位,所以部分喪服也改為棉布制作,。
二,、中國喪葬禮俗中喪服的功用
喪服作為一種符號系統(tǒng),不僅顯示出參加葬禮的各種人的身份,,通過喪服本身,,死者親屬也傳達(dá)出一種深切的悲痛。
1,、中國喪葬禮俗中喪服的社會功用
(1),、別親疏
在中國古代等級制社會中,服飾歷來被看作是區(qū)別尊卑等級的重要標(biāo)志,。清代雷钅尊 雷學(xué)淇父子在《古經(jīng)服緯》一書中開宗明義地說明了服飾在古代禮制中的重要地位:“禮別尊卑,、嚴(yán)內(nèi)外、別親疏,,莫詳于服……故古今之義,,服為尤重。”喪服作為一種外在符號標(biāo)志,,更為清楚地表示出親屬血緣關(guān)系的親疏等級,。如上所述,喪服按宗法血緣親疏劃分為斬衰,、齊衰,、大功、小功,、緦麻五大等級,,其具體服用對象都有明確規(guī)定;即使在同一等級服飾中,,也可能因服喪對象的不同而有一些服飾細(xì)節(jié)上的不同,,如齊衰按居喪期長短的不同又可分為四等,。
(2)、親族和睦
在喪禮中,,死者所有的親屬聚在一起,,根據(jù)親疏關(guān)系的不同穿著不同的喪服,各就其位,,共同戰(zhàn)勝因死亡而造成的削弱,、瓦解、恐懼,、失望等離心力,,從而增強(qiáng)家族的內(nèi)聚力和外抗力,使受到威脅的群體生活得到最有力量的重新統(tǒng)協(xié)的機(jī)會,。有了這種群體的統(tǒng)協(xié),,才能保持文化的持續(xù)和整個社會的再接再厲。
2,、 國喪葬禮俗中喪服的表達(dá)哀戚的功用
(1),、命名
五服的命名反映出孝子寄托的哀戚之情。斬衰的命名“不言裁割而言斬者,,取痛甚之意”(《喪服》孔穎達(dá)疏),。按《喪服》衰、適,、負(fù)是子為父母服喪(斬衰三年,、齊衰三年、齊衰杖期)所特有之服飾,,鄭玄注:“前有衰,,后有負(fù)版(即負(fù)),左右有辟領(lǐng)(即適),,孝子哀戚無所不在,。”《儀禮正義》引李氏疏:“衰表其哀摧之心,負(fù)言負(fù)其悲哀,,適言主于念親,,不及他事。”
(2),、喪杖
《禮記·問喪》在回答孝子為何用喪杖時道:“孝子喪親,,哭泣無數(shù),服勤三年,,身病體羸,以杖扶病也……此孝子之志也,,人情之實也,,禮義之經(jīng)也,。非從天降也,非從地出也,,人情而已矣,。”喪葬中斬衰用竹杖,齊衰用桐杖,,賈公彥在為《儀禮·喪服》作疏時道:“竹能貫四時而不變,,子之為父哀痛亦經(jīng)寒溫而不改,故用竹也,。為母杖桐者,,欲取桐之言同,內(nèi)心同之于父,。”竹四時常綠,,如孝子哀戚四季不變;為母以桐木為杖,,只是因桐字音“同”,,孝子為母哀戚之心同于為父而已。
(3),、衣服
《禮記·間傳》曰:“斬衰何以服苴,?苴,惡貌也,,所以首其內(nèi)而見諸外也,。斬衰貌若苴,齊衰貌若 ,,大功貌若止,,小功、緦麻容貌可也,。此哀之發(fā)于容體者也,。”這段話的大體意思是:斬衰為什么用結(jié)了子的麻做纟至了呢?因為結(jié)了子的麻,,顏色枯黑,,根據(jù)內(nèi)心的悲哀而用以表現(xiàn)于外。服斬衰的人面目枯黑,,就像結(jié)了子的麻的顏色,;服齊衰的人面目蒼黑,就像還沒有結(jié)子的麻的顏色,;服大功的人,,沒有喜樂的表情;服小功和緦麻的人可保持平時的表情,,等等,?!堕g傳》又曰:“斬衰三升,齊衰四升,、五升,、六升,大功七升,、八升,、九升,小功十升,、十一升,、十二升,緦麻十五升去其半,。有事其縷,、無事其布曰緦。此哀之發(fā)于衣服者也,。”所謂“升”數(shù),,是指在一定寬度布幅內(nèi)麻縷的股數(shù)。顯而易見,,在一定寬度布幅內(nèi),,麻縷數(shù)越少或者說“升”數(shù)越少,則麻縷越粗,,布質(zhì)越粗,;麻縷數(shù)越多或者說“升”數(shù)越多,則麻縷越細(xì),,布質(zhì)越細(xì),。這是用衣服來表達(dá)悲哀的方式。
(4),、居喪期
五服的居喪期各有不同,,這其中也顯示出親屬的哀戚之情?!抖Y記·三年問》曰:“三年之喪何也,?曰:稱情而立文,因以飾群,,別親疏貴賤之節(jié),,而不可損益也。故曰:無易之道也,。創(chuàng)鉅者其日久,,痛甚者其愈遲,三年者,稱情而立文,,所以為至痛極也,。斬衰苴杖……所以為至痛飾也,。”死者逝去所造成的創(chuàng)傷越嚴(yán)重,,親屬復(fù)原所需的日子就越久,居喪期的不同就是根據(jù)親屬內(nèi)心創(chuàng)痛的不同而制定的,。
三,、中國喪葬禮俗中喪服所包含的傳統(tǒng)觀念
在中國的喪葬禮俗中,喪服包含了很多的傳統(tǒng)觀念,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自然永恒性的追求和慎終追遠(yuǎn),、事死如生的孝道。前者滲透了一些道家的思想,,后者則正是儒家教化的結(jié)果,。
(1)、對自然永恒性的追求
從前面的說明中可以看出,,中國喪葬禮俗中的喪服原料崇尚自然,,喪服顏色也崇尚自然,各等喪服均不染色,,保持麻之原始本色(本白色),,這與西方的黑色喪服很不一樣??梢哉f中國的喪服是本色喪服,,體現(xiàn)出追求自然永恒性的觀念。
《喪服》中所指的麻是大麻,,大麻與雌雄同株的苧麻不同,,是雌雄異株,雌麻又稱苴麻,、牝麻,,雄麻又稱柭欏⒛德欏T??ǘ死瘛段宸?冀狻貳敗凇? 二麻有子無子釋疑”條認(rèn)為,大麻按收獲季節(jié)不同可分為春麻,、夏麻,、寒麻等品種:春麻為早春種,四五月收,,其麻短細(xì)皮薄,。夏麻為晚春種,五六月收,,其麻長大皮壯,。寒麻七至九月收,其雌雄株的收獲時間也不同,,雄株( 麻)開花不結(jié)子,,七月收,;雌株(苴麻)結(jié)子,九月收,,麻皮最為粗惡,。麻之成熟、收獲期之早晚象征守喪期之短長:春麻最早收獲,,可為緦麻之服,;夏麻其次,可為大功,、小功之服,;寒麻中之雄麻再次,為齊衰之服,;而寒麻中之雌麻成熟期最長,、收獲期最晚,則為斬衰之服,。這里可以看到喪服在原料上所體現(xiàn)出的崇尚粗惡,、原始、自然的原則,,原料越是粗惡自然,,表示喪服越重,等級越高,,而自然即為永恒的,。明清時代,棉布逐步取代麻織品成為一般民眾的主要衣著原料,,五服中的輕服原料也隨之以棉布代替麻布,,重服(斬衰、齊衰)原料的要求也相應(yīng)放松(見前面《大清律例》“喪服總圖”),,不再堅持雌麻,、雄麻的區(qū)別,但喪服原料崇尚粗惡自然的原則仍未改變,。
(2),、慎終追遠(yuǎn)、事死如生的孝道
孝道是中國文化中特有的,,或者說是特別重視的一種社會現(xiàn)象,,即使在喪服中也體現(xiàn)出慎終追遠(yuǎn)、事死如生的孝道,。儒家歷來提倡孝道,,他們把養(yǎng)生送死等量齊觀,甚至重視送死的程度超過了養(yǎng)生?!吨杏埂氛f曰:“事死如生,,事亡如存,仁智備矣,。”《論語》曰:“慎終追遠(yuǎn),,民德歸厚矣。”《荀子·禮論》曰:“禮者,,謹(jǐn)于治生死也,。生,人之始也,;死,人之終也,。始終俱善,,人道畢矣。故君子敬始而慎終,,始終如一,,是君子之道,禮義之行也……喪禮者,,以生者飾死者也,,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。故如死如生,,如亡如存,,始終一也……始終具而孝子之事畢,圣人之道備矣……大象其生以送其死,,使死生始終莫不稱宜而好善,,是禮義之法式也,儒者是矣,。”五服的謹(jǐn)然有序正好體現(xiàn)出了這些觀念,。

文章來源:網(wǎng)絡(luò) | 更新日期:2023-04-26 00:00